浏览数量: 1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8-05-21 来源: 本站
随着LED显示屏对高清显示的需求,近年来小间距LED不断朝着更小间距,甚至超高精密小间距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技术性问题也逐渐出现,首当其冲的“拦路虎”——传统的表贴方式在工艺、散热、防撞和成本等诸多方面受到很大限制,COB封装的出现则给出目前这些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也正因如此,近年来COB封装的热度不断攀升,包括索尼、三星、LG、雷曼、长春希达等终端制造屏企都相继推出基于COB的LED显示应用技术和产品,随着COB技术的进步和稳定,2018年从各方面来看,COB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屏企抢食,COB热潮来袭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业内最大的看点无疑是COB。去年下半年雷曼在业内掀起第一轮COB产品热潮,今年广州展会上雷曼又趁机正式发布了第三代COB显示技术及雷曼COB新一代产品,并亮相了一系列面向不同行业需求和应用场景研发的COB显示屏解决方案。
同时,此次展会上艾比森推出的最新租赁产品PL系列应用的Absen COBALT产品技术,也是基于COB技术的创新,据了解它能有效解决了LED显示屏生产中使用回流焊工艺所引起的像素失效问题,极大程度地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华夏光彩也在展会上特别推出华夏光彩全新MINI COB小间距屏,解决了普通COB拼缝亮线,一致性差,维修难度大以及良品率低、尺寸受限等导致成本高等多个致命缺点。
不仅如此,年初诸如达科电子、LG等国际屏企也开始高调加入COB市场战局。于2月初在荷兰举行的国际ISE展会上,达科推出COB LED显示屏以及相关解决方案。国际巨头三星也在2018年美国CES和荷兰的ISE展会中先后展示了基于COB的小间距LED产品。同一时间段,LG也传出消息,称会在今年9月份推出首款Micro-LED电视,亦属于COB小间距产品类。
加上早已经进行相关市场探索的索尼、威创等国际屏企,业内像晶泰星光电等新兴企业也在努力耕耘COB显示技术,可以说COB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技术革新趋势。而从终端市场来看,COB这种直接LED晶元级的封装方式能够更好的满足小间距产品在更高像素密度领域的发展,其防潮、防磕碰、散热、稳定性和死灯率等都远胜于传统封装方式。
此外,业界普遍认为,在1mm以下小、微间距领域,COB在制造成本上也更具优势。而此前雷曼还预言将在2018年上半年实现第三代COB小间距LED显示屏的量产,更有业内人士指出,COB即将面临的是“从高端到普及”的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条“路”是一帆风顺,反而可以说充满了“荆棘”与挑战。
道阻且长 “COB搭小间距”存疑
在业内一片叫好的形式之下,近日有业内人士突然发出“COB用在小间距屏就是一个坑”的声音,何故?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首先,COB技术本身就具有研发资金门槛高、技术难度大、产业配套不完整的限制。因为COB技术是一次性CELL封装技术,彻底取消了回流焊为核心的表贴过程,意味整个封装过程的单位CELL内的晶体数量,从SMD的红绿蓝三颗,变成了数千颗甚至更多,使得COB封装在CELL阶段的稳定性控制、可靠性测试等更为复杂。同时,COB封装技术在LED显示屏的运用起步较晚,工艺技术、产业链原材料供给和综合成本上肯定暂时落后于SMD技术,这些也都是接下来COB显示屏突破量产关卡的一大阻碍。
其次,目前市场应用量最大的小间距属于P0.9-1.2的范畴内,也可以说当前COB技术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在P0.9-1.2的小间距产品上做出更多的技术突破和成本突破。但是,从现下行业常规COB的整体发展水平来看,在P0.9-1.2这个间距内,常规COB小间距存在着墨色一致性差(黑胶固定易造成反光)、拼接亮线、成品率低、售后维修难等问题, 正如华夏光彩雷剑学所言:“传统意义上的COB小间距只能朝着更小间距(P0.9以下)往下走,目前在P0.9-1.2范围内,常规COB还占不到便宜……”
然而,这又存在一个很大的疑惑——目前业内很多人士认为,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市场各方面来看,小间距LED发展到P0.9以下已经是一种极限,再往下走即使技术和产品能够实现,但市场意义可能并不大,而且需要探讨的技术问题也会更多,比如显示屏散热等等,当然这些都不是否认COB这种技术大趋势的理由,只是总的来说, 目前COB LED面临巨大压力,好比十年前点阵全彩模块与表贴的竞争,但困难总会被打败,因为谁都不能阻止技术的进步。
不拘一格,COB应有多种可能
当前,业内不乏一些在COB技术方面走在产业前沿的产品,依赖于COB技术自身的显示性能优势,市场已经有一些成功的COB产品应用案例,也取得了很不错的市场反响。例如在广电演播室领域,由于COB技术自身的抗摩尔纹特性,使得摄像系统人员异常喜欢这一新技术;在指挥调度中心市场,COB的高度稳定性、维护维修便捷性和观看舒适性,也得到了很高的客户认可。尤其是在租赁行业,COB更能防止碰撞和震动损伤的特点,使得租赁市场非常看好这一产品的推广,据了解,P1.9的COB产品,已经成为租赁行业的新宠。
同时针对COB在小间距LED在P0.9-1.2间距内的技术问题,已经陆续有屏企提出比较优良的解决方案,比如说3月份华夏光彩推出的COB的升级方案——全新MINI COB小间距,成功地解决了普通COB小间距显示屏和单灯1010小间距显示屏的众多致命痛点;而雷曼的第三代COB显示更是直接让点间距最小达到P0.5状态,在产品可靠性、稳定方面也有很好的保障,综合来看在小间距这块,目前产业内面向高端级、专业级市场的定制化COB解决方案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然而正如雷总所言“COB的未来到底如何还尚未可知”,现在就对其具体应用等进行预言可能为时尚早。回想此前业内流传一句话“小间距的未来是COB”,现在笔者想改为“小间距的未来是COB,而COB的未来不一定只有小间距”,同时想要在COB领域所有发展的LED显示屏厂家也不应该把目光局限在小间距这一个领域里,COB应该而且必须有多种可能,才能更快、更好的实现量的增长,从而顺利完成市场化的普及。
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产业市场环境,众多屏企都在为自己寻找新出路,COB技术技术的出现,暂时缓解了小间距同质化严重的困境,给小间距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同时还能促进小间距产品和市场的高端化,淘汰掉部分落后产能,加速小间距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可以说是目前业内最有价值的突破方向之一,但并这并不意味着COB是创新的唯一方向,比如近日晶泰星宣布其潜心研发的“泰山”系列Mini module能完美解决LED小间距在生产、运输、使用上的众多痛点,在生产工艺和成本等方面也有不输于COB的优良表现。总之屏企应该理性的看待这一场业内的“COB热潮”,对于那些对COB领域还十分陌生的屏企来说,更应谨慎不要盲目跟风,在风口等一等或许才是最安全的。